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鲜明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命题。青云学校科技创新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本着“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的教育理念,全力支持教师团队的教研教学工作,释放团队的梦想,激发奋进的力量。当岁月的芳华装饰出一片缤纷的乐土,无数时光的剪影已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开花结果。放目果实累累的厚土,有一个园丁坚毅的身影伫立在我们眼前,他就是任教于我校科技创新部九年级物理组的刘志继老师。
当仁不让,潜心教学
对教学工作的由衷热爱,让刘老师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1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以来,他一直践行着为人师表的准则,恪尽职守,敬岗爱业。他担任后勤副校长,同时兼任九年级年级组长,日常事务繁重,但这丝毫没有减损他对业务教学的执着,毫不犹豫选择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作为教师,他有着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将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用言语与行动生动诠释了“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的物理教学奥秘。他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教育的赞歌,用坚守换来了桃李遍天下。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作为前辈,他为科技创新部、物理备课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业务骨干,身体力行起到了“传、帮、带”的示范作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刘老师必定准时到会,与本组同事共同探讨物理的精义,与青年教师一起分享教学的得失。他以一个开拓者、参与者、引领者的姿态,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学纷繁天地的同时,也激励同行步入教研的漫漫长路。
精益求精,领路科研
三尺讲台,平凡中彰显人格魅力;天圆地方,头脑中自有智慧蕴藏。
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让刘老师深感书本上的很多概念太过抽象以至晦涩难懂,仅通过语言描述的话,学生们难以收获新知,但如果设计和利用好教具,通过实验就能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于是刘老师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用品,他乐于并善于将身边的常见事物设计制作成为教具,用趣味实验点燃课堂,俘获学生们的“芳心”。这种巧妙的教学方法自然也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
刘老师的试验教学论文多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长沙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权威期刊《实验教学与仪器》发表:2014年《巧用保鲜袋做物理实验》,2015年《“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实验的改进》,2017年《光的折射与折射实验的改进》,2020年《小孔成像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与改进》。
所谓“知行合一”,有思想的奠基,便有了行动的开展。2018年5月,刘老师与谢铁山、邓展老师共同辅导学生参加“第三十九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可视启动沉浮深水捕鱼装置》《可调位移式小孔成像演示器》两件作品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一等奖”。协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的同时,刘老师也迫不及待亲自上阵,荣获“2017年全省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能手大赛初中组二等奖”“2019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自制教具能手奖”。
情系教育,志攀青云
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本着学习与创新的精神,刘老师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一线教改,大胆探索科学实践。2019年,经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刘老师分别于9月和12月赴云南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初中物理学科研修。培训中,刘老师分别进行了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和研究课的展示,并参加了“初中物理疑难问题教学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完成学习后,凭借认真参与、积极表现,刘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若你惊叹于刘老师对物理的执着与热爱,那你可能忽略了他在数学学科上的探索与造诣。2017年,刘老师所著《巧用“黄金分割”,创新正五边形的两种做法》一文刊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这一国家学术和核心期刊中。
一路惊,一路奇,一路苦,一路累,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学,一路悟,这就是创新精神!
人们常说这是一个需要偶像的时代,也有人一直在问,到底什么是偶像。所谓偶像,并不总是那些做了惊天动地之举的人,他也能是传递给你心灵的温暖、自省的动力、奋进的力量、精神的震撼的人。刘志继老师用鲜活而磅礴的魅力,让我们深感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
晓其事迹,知其精神,沐其风骨。相信我们的家乡大众、广大师生必定持有信心,在教育与科技的光芒下,在优秀师者的引领中下,青云学子必定十载苦读化作鲲鹏达南海,一朝梦圆跃成龙虎啸风云!